版画魅力独特不应漠视

不用画布画纸,不用笔墨油墨,它是一种刻刀下的艺术,这就是版画。相比对国画、油画等艺术的熟悉,现在人们对版画艺术的了解已是甚少。昨日,我国著名版画家郑作良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丰富多彩的版画艺术》为题,配合多幅版画幻灯片,向听众展示了版画艺术的迷人魅力。郑作良表示,人们对版画艺术的漠视太不应该,他说:版画是大众艺术,版画是高雅艺术,版画是世界艺术! 版画就在我们身边 郑作良现为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在昨日的讲座中,他首先让在座听众中有熟悉、了解或搞过版画的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这说明版画艺术真的非常需要普及,而事实上,版画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眼前、手中、家里和周围。"郑作良说着向大家举起了一张百元大钞,笑着说:"这张钞票其实就是一张铜版画,难道版画不是正每时每刻在我们身边吗?"这个生动幽默的开场白让听众们都会心一笑。 对于版画,过去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民间木版年画。郑作良告诉大家,版画的发展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的两个阶段,"复制版画是刻版的人和印制的人不同,印制者复制别人和前人的版画,像流水线作坊,注重实用性、工艺性,如年画、文化衫等;创作版画则是从设计、刻制、印制到签名都由一个人完成,是艺术家思想、意志、感情的体现和才华的流露。" 我国是版画创始国 谈及中国版画的历史,郑作良颇为自豪:"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版画创始国,鲁迅先生也说过,世界上版画出得最早的是中国。"郑作良通过幻灯向大家展示了中国最早的版画,这是一幅1959年从新疆出土的后汉时期的蓝色印花布,上面印有的图案便是至今发现最老的版画,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将图案经刻版后印在了丝绸上。 "自汉代起至期间的近2000年,中国的版画是复制版画时代。"郑作良介绍,唐代的《金刚般若经扉绘》是至今发现的、真正在木版上刻出来印在纸上的中国版画,因被英国一探险家发现,如今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他还以一幅宋代的版画证明,人们常用的宋体、仿宋体的字体正是从特有的雕版艺术发展而来,有着横细竖宽的特点。中国版画发展至清代,开始讲究颜色,而此前的版画均以线条为主,不讲究颜色。而一幅时期的《女学堂演对图》的版画,刻画了当时女子学校对学生进行军训的场景,仍是三寸金莲的女学生们背着在接受军训,"所以我们看版画,不仅能看到艺术,还能看到历史。" 时至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版画才进入了创作版画的时代,而中国现代创作版画正是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和过去版画内容多为招财赐福、辟邪镇宅之类截然然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中国版画有着强烈的性、性、战斗性、主题性,和时代现实、民族危机紧密联系起来,涌现了《一九一八侵占沈阳城》、《到前线去》、《呐喊吧,中国》等优秀版画作品。 当代中国版画落伍了 郑作良认为,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中国版画从观念到内容与形式都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致有所落伍,且缺少高质量的版画展和高水平的作品,使版画近年人气渐失,只有那些抒情趣味的、小品式的、形式感强的、色彩淡雅或漂亮的版画作品比较受群众欢迎,而这正是版画的特色和长处。"作为一种艺术,版画和油画一样,是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版画有着简洁、单纯、强烈的艺术效果。"郑作良介绍,在国外,专门收藏版画的人很多,而国人则不太熟悉版画,更谈不上收藏版画,这对于中国这个版画创始国来说值得反思。郑作良表示,尽管目前版画市场不景气,但他仍抱有信心,并仍在坚持版画创作。 郑作良在讲座中还具体介绍了凸版、凹版、平版、孔版等不同种类版画的创作技法,并现场向听众们演示了版画制作的过程,许多听众都以极大的兴趣仔细观看了整个版画的制作过程,并纷纷表示对版画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