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的黑白木刻

窃以为当前版画创作中的诸多问题,实乃源自于对黑白木刻基本概念与本质意义认识上的含混,因此本文所涉的,是最简单最基本的问题。算是老话翻新,希望能理出点新的意思来。 一、 木刻的“间接性” 有必要重新讨论木刻的“间接性”。因为这有可能成为我们解读木刻版画语言独特性的一把钥匙。一般意义上的版画概念是指需要利用某种中间的媒介,通过制版转印到纸面或其他材质上的一种间接性绘画创作方式,且可以重复地多幅印刷。这就是一般所说版画的“间接性”。但我在此提出的木刻的“间接性”不属于这个范畴。木刻的“间接性”是指在制作版画艺术形态中,直接性的描绘是形成画面最终形态的主要手段。比如线条、色块,以至画面出现的所有物象、形态,都是通过笔的运动,直接将色彩描绘于画面。画家所关心的是由色彩直接创造出来的形象。在泥塑过程中雕塑作品也是由艺术家不断增添泥的量去塑形象的。因此,尽管一般绘画形态或雕塑在创作过程中也可能会使用涂抹、删减、切削的方法,但从总体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加法”的艺术。即在空白的纸或画布上不断通过“直接”地添加描绘,最终形成画面。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木刻与一般绘画形态大相异趣。它是一种“减法”的艺术。 从制版原理上讲木刻是一种“凹版”印刷方式。即通过刀具镂刻去掉部分材质形成凹凸,印刷时只有凸起部分才会在画面上产生印痕。木刻的刻制过程,不是用刻刀直接镂刻具体的物象形态(虽然有少数或部分刻法存在,但绝大多数木刻皆以阳刻为主),而是通过规律性的刀法组织、刻画制造出所描绘物象的负形。刻刀镂刻的功能是制造出画面的空白,经刻刀镂刻后残留的部分才形成了画面最终的物象形态。这种制作过程刚好与一般绘画形式的描绘过程相反。对于木版画家来讲,这种刻制方法已成为一种描绘的“间接性”。同属于版画的凹、平、漏版,虽然在借助媒介制版转印于画面这一点来说,都具有版画的间接性,但是在制版过程中,它们却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一般绘画形态的直接描绘特点。比如在铜版画线刻过程中及石版画的描绘中,都是以“直接”描绘为主要手段的,它们直接描绘的线条和形都可能最终直接呈现于画面。而木刻则是以刀具通过对所描绘物象的“负”形的镂刻,保留出物象的“正”形来创造物象形态和结构画面的。可以说制版过程中描绘的间接性是木刻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最大特点。木刻印痕中的线与形是通过刀具镂刻空白而“挤压”出来的。这种线和形与一般绘画形态的笔绘效果有着完全不同的审美意趣和无可取代的特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刀味”和“木味”。艺术家只有充分利用木刻的这一特点,对这种“挤压”出来的线、形特点和趣味,加以放大和强化,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的、独立的木刻艺术语言。反过来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说是真正理解木刻艺术。